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开展
“悦读经典,感悟人生”读书沙龙活动
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在10B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悦读经典,感悟人生”读书沙龙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热情高涨,一场关于经典书籍的思想碰撞即将开启。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首场分享聚焦于历史风云、人性探索、自然哲思与生命礼赞——从明朝兴衰的宏大叙事,到为追寻月亮抛却六便士的艺术执念;从阿勒泰草原的生命本真,到阴间七日对人性的深刻叩问;从《活着》中福贵在苦难中淬炼的生命韧性,到《宋朝的祛媚》对宋朝历史的多维解构;从无名小镇的连环奇案,到大陆漂移说的科学革命;最终在《百年孤独》的魔幻寓言中,探寻命运无常与历史循环的永恒命题。
《明朝那些事儿》分享者:
地理科学241班王昊哲
《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笔触梳理明朝三百年历史,从朱元璋崛起至晚明动荡,穿插永乐盛世、土木堡之变等节点,用生动人物故事让读者轻松掌握王朝兴衰脉络。

《月亮与六便士》分享者:
生物科学243班闫钰帆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业追求艺术,历经巴黎困顿与塔希提岛创作巅峰,最终在麻风病折磨中完成惊世壁画,遗言焚毁满绘墙壁的小屋。

《我的阿勒泰》分享者:
农业资源与环境231班闫雨欣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记录阿勒泰生活与哈萨克族邻人故事的散文集,以细腻笔触呈现边疆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及与自然共生的坚韧,传递出对生命本真的敬畏与深情。

《第七天》分享者:
地理科学241班薛紫涵
余华长篇《第七天》以死后七天为叙事框架,借灵魂群像展现荒诞而真实的阴间世界,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与犀利笔触,揭示社会贫富鸿沟,引读者在生死思考中触摸人性微光,触发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叩问。

《活着》分享者:
农业资源与环境241班熊清博
《活着》以福贵跌宕人生为轴,展现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史诗。面对命运重击,他如磐石般坚守,用苦难淬炼出生命韧性,诠释着“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震撼力量。

《宋朝的祛媚》分享者:
生物制药242班张鑫汶
《宋朝的祛媚》颠覆传统单一叙事,以多维视角解构宋朝历史:剖析宫廷权谋博弈、士大夫阶层沉浮、王安石变法得失及理学政治化进程,揭示历史书写与现实认知的深层互动。

《无名之町》分享者:
地理科学231班郑伟
《无名之町》讲述失业返乡的神尾侦探,在小镇连环奇案中展现犀利洞察与非凡推理,揭开复杂人际关系与人性的层层伪装,延续东野圭吾式社会派推理的深度魅力。

《海陆的起源》分享者:
地理科学231班彭云隆
《海陆的起源》中,魏格纳开创性提出“大陆漂移说”,将大陆比作漂浮的“冰山”,从泛大陆分裂推演现代海陆格局,以多学科证据系统论证,为板块构造理论奠基,引发地球科学革命。

《百年孤独》分享者:
地理科学241班陶鑫泽
《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沉浮为轴,用魔幻笔触将马孔多百年兴衰与拉美历史风云熔铸成瑰丽寓言,在虚实交织间叩问孤独本质,揭示命运无常与历史循环的永恒命题。

春意盎然时,校园书香溢。本次读书沙龙活动,成功构筑起思想交流的桥梁,环生学子于书海探索求知、拔节成长。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多元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子们定当以青春为帆、奋斗为桨,在时代浪潮中勇毅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华章。
(通讯员:朱忠盼 文案:薛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