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教育类专业用)
所属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门类: 理学
专业大类:地理科学类 专业代码: 070501
适用年级:2022级 专业负责人:蒋缠文
一、 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学制4年,专业属性为师范专业.该专业始建于2005年,2017年评为我校一流专业。依托地理科学专业,2006年成立陕西省陕西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博士13人,硕士生导师2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 11人。近年来,地理科学本科招生规模呈现稳定趋增的态势,招生规模在省内师范院校中位于前列。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一专多能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系统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者。
二、培养目标
1.目标定位
本专业立足渭南,服务陕西,辐射周边,培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适应新时代高质量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德高尚,具有生态环境教育理念,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和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地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重视师范生职业能力、素质结构与发展潜质,反映了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具体可分解为四个层面的目标内涵。
2.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1:职业涵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能够在地理学教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基层,勇于奉献;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克己敬业;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政治觉悟和文化品位,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热爱教师职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成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培养目标2:教学能力。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地理教学实践;熟悉学情,因材施教;具有良好的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掌握相关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自主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善于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关注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能够遵照课程标准开展课堂教学,指导课外学习活动;教育教学能力较强,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培养目标3:育人能力。秉持全面育人,科学育人;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地理教育教学活动,善于将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有机结合;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善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做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培养目标4:发展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比较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地理学科专业素养;跟踪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特别是地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善于反思,能够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成长为区域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3. 目标评价
(1)依据国家形势和教育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紧随时代发展,借助政府主管部门、学校管理部门以及中学相关部门的力量,把握人才需求方向,培养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中学地理教师。
(2)以学年为单位,建立稳定的培养目标修订机制。依照培养目标,对人才就业情况与表现进行持续调研,并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对培养体系进行论证。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为培养目标修订提供条件支撑,随时将目标及其理念公开,征求各方利益群体的意见与建议,并将目标评价的修订完善随时向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主体公开。
(3)建立历年培养方案变化的跟踪机制。每年对学生表现情况、不同课程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进行分析,作好记录,分类整理;通过收集用人单位、学生、高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培养方案的优势和不足,建立档案,不断进行优化。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基础教育地理学科优秀教师的师德规范和人文情怀,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从事地理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学生应该既重视专业的“工具性”,又强化专业的“生命性”,达到“能说”“会写”“善教”“可发展”的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在修读年限4-6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后,方可毕业:
1爱党爱国,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为人师表,强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熟悉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指标点1-1政治信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指标点1-2遵守规范: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指标点1-3践行师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2向往教师职业,克己敬业,扎根基层,热爱基础教育,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乐于奉献。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指标点2-1热爱教育:热爱地理学基础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专业性,具有从教意愿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指标点2-2 具备素质:具有底蕴和科学精神,具备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成长,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方法,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3掌握扎实的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了解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地位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能基于地理科学核心素养,形成整合性知识与能力结构。认识地理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地理学教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指标点3.1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指标点3-2 科际整合知识:能够通过文献查阅及其他方法,清楚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能够理解地理学课程标准和内涵,明确地理学和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具备跨学科教学意识,整合相关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指标点3-3综合能力要求:认识地理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基本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地理学教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4研习地理学课程标准,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认知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具备基本教学能力;关注国内外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动态,参与中学的教研活动,具备一定的地理学教学研究能力;“三字一话”的基本技能达到一定要求。
指标点4-1 基本技能:“三字一话”技能、信息技术和基本教学技能。
指标点4-2教学能力:能够以中学地理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基本的教学设计、实施及反思,获得一定的教学体验。
指标点4-3教学研究:关注国内外中学地理学教育研究发展动态,初步开展教学研究。
5贯彻德育为先原则。系统掌握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与方法,能够胜任中学班主工作。深入了解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能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指标点5-1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中学德育的原理、策略和方法以及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指标点5-2班级建设:掌握中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具有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指标点5-3学生指导: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6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特点。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理解地理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育人功能,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指标点6-1掌握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规律,初步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指标点6-2学科育人:理解地理学学科育人价值,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树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意识。
指标点6-3实践育人:了解中学校园文化及社团活动方式,参与组织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协助开展社团活动,丰富综合育人实践经验。
7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能够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动态以及学科 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职业生涯提升的合理规划。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指标点7-1 终身学习:能够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关注和学习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作出专业提升和职业发展规划。
指标点7-2创新教学: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掌握中学地理教改动态,及时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指标点7-2教学反思: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反思和批判意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效果良好,知识体系和知识表述是否完整准确,在质疑判断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
8准确把握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具备一定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与矛盾。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善于合作并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体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指标点8-1 表达沟通:认同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具有集体协作精神,通过良好的表达和有效的沟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指标点8-2 团队合作: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体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并积累经验,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 1 |
培养目标 2 |
培养目标 3 |
培养目标 4 |
毕业要求 1 |
√ |
|
|
|
毕业要求 2 |
√ |
|
√ |
|
毕业要求 3 |
|
√ |
|
√ |
毕业要求 4 |
|
√ |
√ |
√ |
毕业要求 5 |
|
|
√ |
√ |
毕业要求 6 |
|
|
√ |
√ |
毕业要求 7 |
|
|
|
√ |
毕业要求 8 |
|
|
√ |
√ |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及对应教学环节
专业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 |
1.[ |
1.1政治信仰 |
1.思想道德与法治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中国近代史纲要 5.形势与政策 6.军事理论 |
1.2遵守规范 |
1.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2.思想道德与法治 3.军事技能 |
1.3践行师德 |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3.教育学基础 |
2.[ |
2.1热爱教育 |
1.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2.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
2.2具备素质 |
1. 教育学基础 2. 心理学基础 3.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4. 地理学科教学论 5 现代教育技术 6. 教育心理学 7. 大学体育 |
3.[ |
3.1专业基础知识 |
1. 地球科学概论 2. 地理科学导论 3. 测量与地图学 4. 地质地貌学 5. 资源环境遥感 6. 水文学 7. 气象与气候学 8. 地理信息系统 9. 土壤学 10.生态学 11.人文地理学 12.经济地理学 13.世界地理 14.中国地理 |
3.2科际整合知识 |
1.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及所有选修类课程 |
3.3 综合能力要求 |
1. 地质地貌气象学、气候学野外实习及综合野外实习 2.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3. 其他专业必修选修类课程 |
4.[ |
4.1基本技能 |
1. 地理学科教学论 2.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4.2教学能力 |
1.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2. 教育见习 3. 教育实习 4. 教育研习 |
4.3教学研究 |
1.毕业论文(设计)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3.信息技术素养 |
5.[ |
5.1管理理念 |
1. 德育与班级管理 2. 教育见习 |
5.2班级建设 |
1. 德育与班级管理 2. 教育见习、实习等 |
5.3学生指导 |
1. 教育实习 |
6.[ |
6.1掌握方法 |
1.班级学校与管理 2.教育心理学 3.教育实习 4.教育学基础 |
6.2学科育人 |
1.地理学科教学论 2.教育心理学 |
6.3实践育人 |
1.教育见习、研习、实习等 |
7.[ |
7.1终身学习 |
1.高等数学 2.C语言程序设计 3.现代教育技术 |
7.2创新教学 |
1.毕业论文(设计) 2.教育实习 |
7.3教学反思 |
1.教育实习 2.创新创业教育 |
8.[ |
8.1表达沟通 |
1.现代教育技术 2.毕业论文(设计) |
8.2团队合作 |
1. 地质地貌气象学、气候学野外实习及综合野外实习 2.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
四、学制、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4-6年;学分要求:168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地理科学,教育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地质与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生态学、地理学科教学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地理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劳动教育、毕业论文、地质地貌学实验、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等。
八、主要课程(环节)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矩阵(表格文字内容宋体小五,下同)